后天教育能提高一个人的智商吗——再谈“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的智力水平”
在上一篇文章《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的智力水平》( http://baijiahao.baidu.com/builder/preview/s?id=1689923854242275312 )中,笔者提出如下结论:“正是每个人大脑中实际的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数的多寡,决定了一个人的智力水平高低”,“基因遗传,决定了你的智力水平的上限,后天的外界的良好环境,能帮助你充分接近这个上限”。这些说法给读者带来了一些困扰,我们在这里继续解释和辨析一下。
究竟什么是智商?不行我们叫它智力系数好了。
中信出版社的《开启智慧》一书(【美】理查德•尼斯贝特 著),专门否认了“智力水平是75%-85%取决于遗传”类似的“智力的遗传决定论”。
书中说道:“极端的遗传决定论者们认为,环境对智力不会有任何影响,智商高低都是遗传基因早就决定了的。由这一观点可以得到两个重要推论:学校对智商的高低没有什么影响;除非有基因工程,否则整个人类的智力不可能发生大的改变。这些预言事关重大,结果却被证明完完全全是错误的……”
书中最后确认“后天教育是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智力水平的”。
这个问题之说以在全球范围内产生怎么大的分歧,原因很简单,其实是大家根本就没有统一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说的“究竟什么是智力,怎么测得一个人的智力水平”等问题。有需要请参考上一篇文章《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的智力水平》( http://baijiahao.baidu.com/builder/preview/s?id=1689923854242275312 )。
智力水平就是人们常说的一个人的聪明程度,目前任何测试方法都不能准确的测量这个数值。但是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就感受出“谁更聪明”这个事实。智力水平比你高的人:你们在相同时间学相同的科目,他比你学习的更多;你们一起学习相同的内容,他比你学的更快;并且学了一段时间以后,你们运用起所学到的内容,他比你更灵活;假设你们一直在基本相同的环境下学下去,他就一直比你强;也就是说,他比你更聪明。就是这个聪明程度,这个智力能力的放大系数,是不容易变化的。关于这一点的认知,我们首先要统一,然后就更容易理解跟智力相关的诸多问题了。
很多学者做智力相关的研究,是依赖“智商测试”这项手段的,但是我们说了不能用“智商测试”这种方法来断定一个人的智力水平的,“智商测试”只能大致推论出一个“介乎智力水平和知识水平”之间的东西。
著名的智商测试“瑞文推理测试”,假定1947年的孩子的智商是100分为基数,而现在的孩子智商提高了29分。但是智力研究者们自己都觉得这显然是个荒谬绝伦的结论,这是怎么回事呢。不仅瑞文式测试是这个结果,其它的测试方式也是类似的结果。智力研究者很快认为,“现代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们的生活环境使他们有更强的能力去做这些测试题”。
同时,尤其在中国,家长们更关心的是“孩子能否上个好大学以便找个好工作”,而不想看见“孩子相对于爷爷而言拥有一个数值很高的智商分数而现在连高中都考不上”。
专门去做智商题相关训练的人,能有效的提高这个数值,那么他的智商就大幅提高了吗?上过幼儿园的孩子和没上过幼儿园的孩子,一起去上小学,在入学的智商测试中,上过幼儿园的普遍比没上过幼儿园的智商要高。这有意义吗?
但是现代人就是用这个代表智力水平、即智商,如果我们实在统一不了智商的定义,那么干脆我们现在重新定义一个概念,叫智力系数,用来表达一个人的聪明程度,让他们继续用智商去讨论那个静态的值好了。
同时,我们从这以后,都用智力系数来表达一个人的聪明程度,用智商来表达他们通过专项测试得出来的智力值,这样就能很容易弄清楚事情的真像了。
下面我们列举一个场景来继续区分“智商”、“智力系数”和“知识技能水平”这三个概念,然后你很快就会“好像是这样,那么后面的答案,你不用说我也知道了”。
场景如下。
张三是城里孩子,过完这个暑假就去上小学了,这时他乡下的表弟李四到他家来玩,李四将要跟张三上同样的学校的同样的年级。张三把正在玩的游戏教给李四,看着李四笨手笨脚的样子“直说笨”,而李四也会因为张三不知道厨房的菜叫什么名字而“直说笨”。然后张三的爸爸回来了,顺便带回来一副两人都从来没有玩过的“动物棋”,并告诉他们“大象吃狮子、狮子吃老虎”等简单规则之后,两人开始下棋,在起初互有胜负几盘后,张三就完全下不过李四了……小学开学后,张三因为智商测试高被分到了快班,李四因为智商测试低被分到慢班……两人都同样的努力学习……李四后来因为在慢班学习表现突出,升到了快班,随后学习成绩也很快就超过了张三……时间过的很快,后面就不说了。
——上面的例子中:打某个游戏、认识菜、下动物棋,都是某项知识技能,张三打那项游戏的水平高,李四认识菜的水平高;他们在大致相同的环境下,学习新东西“动物棋”的能力李四更强,我们就说李四的智力系数高(大致这个意思啊,也并不那么绝对的);小学入学的时候,张三智商高,如果他们小学毕业的时候他俩再测一次智商,此时就是李四的智商高了。
我想现在我们大概把这个事情说清楚了,然后,智力研究者们、家长们关心的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后天教育难道不能提高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吗
前面说过,智力系数,从生物学基础而言,是“实际的脑神经元之间的联结数的多寡”决定的。
当然,这也只能是个很模糊的说法,因为神经元的联结是个非常复杂的事情,目前科学尚未搞清楚这里面的细节机制,只是大概认为大脑是靠这些联结来进行存储和计算的。也许,智力系数,其实是神经元之间建立联结的难易程度,而不是数量,总之,我们要表达的是,这个决定智力能力强弱的系数,主要是个先天的生理属性,它不随后天环境有大的变化。
还有就是,分管不同功能的神经元,他们的联结数的发育可能是不一样的,并不能笼统并绝对的说聪明的孩子在任何方面都聪明,还是要区分功能领域的。
大脑负责视听觉区域的神经元联结在人6个月大之前达到加速顶峰,语言区域的神经元联结,在8-10个月达到加速顶峰,6岁之后趋于平缓。高级认知功能区域的神经元联结是大脑最后开始发展的部分,1岁达到加速顶峰,在整个1-6岁期间,这部分脑区依然维持着高速成长的趋势,进入12岁之后,这部分的神经联结增长就大大减缓了。人长大后,后来没用到的过剩神经元联结,将会被大脑自动断掉。
大致是这么个过程。
从日常生活中的俗语来看。
俗话说,脑袋是越用越活的,不用是会变笨的。
同时,再聪明的人,拥有个超高的智力系数,但是,完全不学,也是不会的;太懒,也是不行的。
俗话中的“龟兔赛跑”、“笨鸟先飞”、“熟能生巧”、“勤能补拙”等等,就是想表达“聪明程度高低和是否成功”的关系,它们用隐含的速度来代表那个智力系数,很恰当的表达了“你虽然比我聪明、但是如果你没有我努力,你就不一定比我成绩好”的可能性。
从智力研究者的角度看,他们研究的结论往往自己都想不通,也就顺理成章了。
算了,就不说他们的话题了,他们把智商测验得出的值硬要跟聪明程度混为一谈,就难免闹笑话了。
到现在,我想读者们自己都已知道本小节问题的结论了。
后天教育,可以提高你的相关知识技能水平(语文、代数、几何等),如果这些知识技能正好有利于做智商测试题,那么后天教育也能提高智商,但是,你的智力系数,在正常情况下,后天教育对它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它主要由遗传基因决定。
最后落到学习现象上再描述一下作为收场。
不够聪明的孩子:上新课可能临场听不懂、跟不上(那就要预习,“笨鸟先飞”);上完课可能很快就忘了(记忆力差,要复习,“勤能补拙”);老师讲了一道题,类似的题还是不大会做(举一反三能力差,只能把类似的题再多做几十道,可能就通了,“熟能生巧”);已经尽力了都还提高不了班级排名(只好把别人睡觉的时间用来学习,“龟兔赛跑”)。
本文就讲到这里,最后顺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并非家园》(http://bingfei.vip:2222/)。